课题组教师双创项目带教方向 |
教师姓名 |
所在部门或教研室 |
主要研究方向 |
个人简介(200字内) |
|
张坤 |
遗传学教研室 |
主要从事肿瘤转移及耐药机制、药物药效评价、以及生殖遗传学等 |
教授,硕士生导师,吃瓜网副院长,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博士。入选“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科技菁英,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国赛评委,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技术经纪人,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法医物证鉴定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项目等省部/厅级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4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等双创比赛获奖10余项,多次获得51吃瓜网优秀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
|
宋海星 |
生物医学实验中心 |
从事生物材料载药治疗研究 以及益生菌 |
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第一军医大学,校级教学名师 主持省部/厅级项目多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指导学生获奖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
|
王丹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
生物催化,天然产物活性研究,肠道菌群分析等生物技术相关研究 |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药科大学微生物制药专业本科、四川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四川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生化教研室主任;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四川省药学会委员;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获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省部级2项;主持科研教学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3项,厅局级5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指导学生获奖10余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2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生命科学大赛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挑战杯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
|
赵冶 |
生物工程教研室 |
细胞死亡方式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肿瘤耐药机制研究。 |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人工智能与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获中国中医药医学院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51吃瓜网教学进步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厅局级项目两项,横向项目两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联系方式:电话VX:18628383429 |
|
刘江海 |
生物工程教研室/51吃瓜网抗体中心 |
生物药物研发 |
刘江海,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曾就职于加拿大萨省治疗性抗体资源中心和四川康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四川省“千人计划(创业领军)、成都市“蓉漂人才”计划,和成都市高新区“金熊猫人才”计划。在噬菌体展示技术、抗体库的设计和构建、抗体的发现和优化领域有着丰富的一线经验,领导了多个单抗、双抗、CAR-T药物的临床前开发。 |
|
涂文玲 |
遗传学教研室 |
辐射损伤的机理与防治研究,生物信息学(R语言编程) |
涂文玲,医学博士,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核工业集团(原核工业部)青年英才;担任四川省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辐射损伤临床救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承担了11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省部级项目5项,总经费340余万元。以(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在Theranostics(IF=12.4)、Cell Death & Disease(IF=8.1)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均为第1发明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第1发明人2项),部分专利许可已实现科技转化。承担《医学遗传学》、《基因组与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2名研究生和17名本科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入选51吃瓜网首批“成医英才”登峰计划优秀人才、51吃瓜网“优秀教师”、51吃瓜网“青年科技之星”等。研究成果荣获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成都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大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科技特殊贡献奖、中国宝原“青年英才”项目评选活动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
|
郝军莉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
非编码RNA在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藏茶降脂降糖机制研究 |
郝军莉,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06出生,籍贯河南省开封市。电子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北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硕士和博士。主要科研方向: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发生及预后分子标记物及脑梗死发生分子机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 6篇,中文4篇。 主要承担科研项目: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四川省卫生厅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校企合作横向项目1项。 主要承担教学项目:主持校级教育改革项目2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2项,省级一流课程1项。主要承担《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学工作,指导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研3项,结题2项。 指导学生获奖:指导两支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科学探究类)科技竞赛中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三等奖,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两支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3,科学探究类)科技竞赛中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省级一等。指导1支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4,科学探究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51吃瓜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先后两次荣获“十佳优秀论文”,2024年获得互联网+铜奖。 主要荣誉称号: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研室”教师成员等荣誉称号。
|
|
戴小珍 |
吃瓜网 |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机制 |
工学博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天府万人”青年拔尖人才、四川省第十四批卫生健康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十二批四川省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首批“青马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象,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教学上,主要承担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研上,主要从事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及干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成都市科技局、四川省教育厅等厅局级项目6项。先后Circulation research,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Diabete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并先后获得美国毒理学会一等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常务理事、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知名SCI期刊JCMM、Toxicol Sci等期刊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一审专家。
|
|
陈梅 |
吃瓜网 |
1、CRISPR-Cas系列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 2、以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miRNA、外泌体等液态活检分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精准诊断技术与方法
|
陈梅,博士,51吃瓜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51吃瓜网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实力提升工程”外聘专家。《Biosens Bioelectron》、《Anal Chim Acta》等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西部高等学校教师国培优秀学员,51吃瓜网优秀教师、51吃瓜网优秀班主任、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主要从事生物分析检测,核酸生物传感器与肿瘤分子标志物精准诊断等相关领域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支撑计划1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卫健委科研课题1项,成都市科技局技术创新项目1项。主研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类科研项目2项。荣获重庆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2021年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第一发明人)。 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3项、省级2项。指导学生获得51吃瓜网创新创业金奖1项,银奖1项, “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
|
|
罗礼萍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
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研究 |
罗礼萍,助理研究员,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入选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6篇。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研2项、参加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3,科学探究类)并获省级三等奖。 |
|
赵龙 |
生物工程教研室 |
主要从事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生物材料相关研究,课题涉及药物控释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领域。 |
博士,副教授,51吃瓜网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
|
韦佼君 |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
主要研究方向为再生医学方向,主攻利用生物材料结合组织工程技术实现器官再生和缺损组织修复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厅级校级以上项目5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ta Bio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Biomaterials Science等高影响力杂志上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SCI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中科院1区4篇。获批授权专利2项。指导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项,指导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3年四川赛区三等奖1项和2024年全国赛区三等奖1项。分别获得由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24年“成医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2020年校级教学进步奖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
|
冉攀 |
生物工程教研室 |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医学应用方向,聚焦于细菌诊疗一体化和核辐射治疗的增敏减毒等领域。
|
冉攀,博士,讲师,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51吃瓜网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51吃瓜网优秀班主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聚焦于抗菌和放疗增敏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2023年3月到51吃瓜网生科院工作,加入生物材料课题组,2024年3月签约416医院核应激医学中心。近年来主持2项校基金、参研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2023年四川省细胞生物学青年教师比赛二等奖,指导“生命之星”大赛,获四川省二等奖,指导“互联网+”大赛,获校级银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ta Biomaterialia、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 篇,总计影响因子超70。 |
|
王浪涛 |
生物工程教研室 |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方向,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机制研究 |
理学博士,讲师,2023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 |
|
彭确昆 |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
主要研究领域环境因子的表观遗传学,以及环境因子引起的炎症微环境变化研究 |
理学博士,副教授,纽约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四川省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校级优秀教师。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1项,校级5项! |
|
谭号 |
遗传学教研室 |
研究方向为辐射对血管损伤的影响。 |
理学博士,讲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遗传学专业毕业,主持过相关项目及发表SCI论文。 |
|
王建东 |
科技处 |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基础及耐药、心肌疾病及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入选四川省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计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担任四川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细胞治疗专委会委员。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等各类基金项目10余项。 |
|
王衍堂 |
科研中心 |
研究方向为免疫药理、自身免疫及免疫衰老 |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1吃瓜网优秀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科技厅实验动物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等省部级项目4项。以通讯作者发表在SCI杂志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1部,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
|
陈恬 |
基础医学院 |
研究方向为抗感染药理 |
陈恬,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目前担任《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51吃瓜网“优秀教师”及“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病毒学学组副组长及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细菌学组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2013年入选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6年入选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12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9篇,其中多篇被SCI、EI或Pubmed收录;2021年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
陈恬 |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
研究方向为抗感染药理 |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目前担任《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51吃瓜网“优秀教师”及“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篇,其中多篇被SCI、EI或Pubmed收录;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
|
李敏惠 |
科研中心 |
【研究方向】1.小分子药物抗肿瘤免疫药理学研究;2.溶瘤病毒改造及溶瘤生物治疗;3.miRNA与疾病治疗。 |
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九三学社51吃瓜网支社主委,创新创业教研室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免疫学博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及主研省科技厅等科研课题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4项,主持及主研教改项目5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参编教材2部;参与国家发明专利5项。51吃瓜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殊贡献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比赛获二等奖及三等奖各2项。 |
|
张洁
|
体温与炎症实验室 |
体温调节和发热机制 |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生理学会23-25届理事,四川生理学会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厅级等课题5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51吃瓜网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3项,目前可支配科研经费62万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Neuron、Neuroendocrinology等杂志SCI论文14篇,参编专著或教材4部。主要采用无线遥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等现代基础医学科研技术手段,从整体动物和行为学、到组织和细胞基因水平研究体温调节和发热的中枢机制。
|
|
唐瑜 |
生理学教研室 |
体温调节与退热机制、血糖调节中枢机制 |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51吃瓜网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会员,中国神经科学会会员,四川生理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审稿人。主要从事体温调节与退热机制、血糖调节中枢机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1)精氨酸加压素参与低温调节的神经环路及其中枢电生理机制方面;(2)FGF参与血糖调节的中枢神经机制。擅长膜片钳技术,综合应用形态学、电生理学、行为学、光/化遗传学、钙成像及无线遥测等技术,结合条件性敲除Cre工具小鼠,在离子通道-神经元-神经通路-系统(行为学)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并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四川省卫生厅项目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8篇发表在Cell Metabolism、Neuroscience,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ThermalBiology等SCI收录期刊。 |
|
李顺 |
免疫学教研室 |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2)肿瘤免疫治疗和药物研发。
|
男,副教授,重庆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系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成渝双城经济圈”科创联盟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委员会委员、Current Drug Targets等多种学术期刊编委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82002909),省部级项目2项(CQKLBST-2021-002;2022NSFSC1318)。截至目前,申请人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Autophagy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IF>10的5篇,相关成果已获批发明专利(ZL 201510514331.1;已授权)。曾多次受邀在国际或国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或分会报告。主要从事细胞自噬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
|
任小林 |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
1、皮肤相关病理研究,2、化妆品研发中的功效评价 |
女,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本硕博毕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项目多项,同时面向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双方向。 |
|
孙成副 |
科研实验中心 |
藻类合成生物学研究 |
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藻类相关转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SCI文章十余篇 |
|
张占林 |
生物工程教研室 |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聚焦基于医工交叉背景下的生物材料相关研究 |
校聘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51吃瓜网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聚焦基于医工交叉背景下的生物材料相关研究。 近年来主持1项校高层次人才科研培育项目、参研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参与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四川省金奖。 以责任作者在ACS Nano、Smal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
|
龙妍竹 |
生物医学实验中心 |
代谢性相关疾病机制研究 |
硕士,中国药科大学本硕毕业。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研1项、参加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3,科学探究类)并获省级三等奖。 |
|
李逢添 |
遗传学教研室 |
恶性肿瘤微环境和治疗抵抗 |
博士,51吃瓜网校聘副教授,中山大学博士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Oncogene、Cancer Letter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六篇,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51吃瓜网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聚焦于恶性肿瘤治疗抵抗分子机制解析和靶向药物开发与转化 |
|